【IT168 导购】在今年的台北Computex上,宏碁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24英寸全高清(FHD)LCD显示器——型号为Acer P244W液晶显示器,从而拉开了液晶显示器从传统的16:10规格向16:9转变的历程。在ACER之后,明基随后宣布了全系列的16:9液晶显示器,产品线涵盖了从15.6吋到24吋产品;此外,三星,优派,华硕,AOC等厂商也纷纷跟进,一时之间,关于16:9液晶显示器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而来。
近期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液晶显示器的时候,开始越来越多地被16:9新规格液晶显示器所吸引。在厂商打出的宣传卖点中,高清/全高清是16:9液晶显示器的最大特色所在,与传统16:10规格的LCD相比,21.5吋以及24吋的16:9 LCD可以轻松实现1080P全高清,而小尺寸的16:9 LCD也可以实现720P高清。
目前高清已经成为了用户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央视《高清影视》频道、上海文广《HD新视觉》频道、华诚数字影业公司《高清电影》频道陆续开播,高清数字产品如PS3游戏机、蓝光刻录机日渐风行,使得很多消费者对于高清趋之若骛,唯恐落后于时代的潮流。而在这种情况下,16:9 LCD以高清为卖点,自然可以吸引市场的普遍关注。在16:9 LCD陆续发布之后,关于16:9 LCD将彻底取代16:10成为主流产品的声音也愈来愈大,一场LCD规格的变革已经悄然来袭。
而在变革之前,很多人对于16:9 LCD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高清的支持上。那么,是否16:9 LCD就真的完美无缺呢?16:9 LCD是否就是我们的非常好的选择呢?在变革来临之前,我们有必要对16:9 LCD做一个冷思考!
强奸用户还是迎合用户?
在各大品牌的16:9 LCD推出之后,其以高清/全高清为卖点迅速进行了推广宣传。而对于16:9 LCD这个新规格的推出,很多媒体也都已经进行了报道。
此前,主流宽屏液晶显示器面板采用的是16:10的规格,而液晶电视则是采用16:9的规格。因为液晶电视的利润比较多,因而液晶面板厂商通常将非常先进的切割线资源放在了液晶电视面板的切割上,而把上一代的切割线用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上。
利益决定一切 |
而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尺寸越来越大,加上液晶面板厂商的生产线升级换代(液晶电视面板已经从6代线移至7代线以上,而液晶显示器面板生产也已经转移到了6代线),这时候液晶面板厂商就发现,传统的16:10比例已经不再具备成本优势。6代线本来是切割16:9的液晶电视面板的,当其转移过来切割LCD面板时,无疑采用16:9是最符合其切割成本的。
从技术上来说,同一块基板,G6线基板可以切割8块32吋16:9的液晶面板,同时可以用于液晶电视与液晶显示器,这无疑是最为经济的,G6是16:9 LCD Panel最适合切割线体。而除了6代线之外,根据中华映管研发部门的测算,五代线基板可切割出15块15.4寸16:10面板,但如果切割15.6寸16:9面板,则能够达到18块,也就是说,采用16:9规格的话,无论是5代线抑或是6代线,厂商都能找到最适合其成本需求的切割方案。
而在16:9规格LCD推出之后,厂商也发现,其正好可以实现720P、1080P高清/全高清的要求,因此大家也才会看到近期大量的16:9 LCD以高清/全高清为卖点进行宣传推广。
在了解了上游面板厂商为何推出16:9新规格的LCD之后,很多用户都会有一种被强奸的感觉。可以说,液晶面板厂商只会关注自己的切割成本问题,至于高清的卖点,也是厂商在确定新规格之后找出的卖点,而不是真正为迎合消费者的应用而生。不少用户更是表示,现在厂商生产什么,我们就买什么,完全没有一点自主选择权。
除了高清还有啥?挖掘16:9 LCD的优势
在众所皆知的高清卖点之外,16:9 LCD到底还有什么优势呢?首先,由于其切割成本更低,因此在价格方面将会拥有一定的优势。
除了价格之外,16:9 LCD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功耗降低。从友达光电发布的16:9规格的液晶面板来看,其厚度仅相当于同尺寸16:10 LCD面板的一半,由于使用对光学效果进行了优化,缩减了CCFL背光灯管的使用量节能也达到50%以上。目前采用友达面板的明基16:9 LCD,其标称功耗均在30W以下,节能优势非常明显。同时,16:9液晶面板省去lamb(灯管)设计,这样液晶面板的汞(Hg)含量更低,也更加环保。
此外,新规格的LCD还可以兼容PS3、XBOX360等游戏平台,由于这些次世代游戏主机只支持16:9比例,因为在使用传统的16:10宽屏LCD作为显示设备时,就会出现画面被拉伸的情况。即使是支持点对点等比显示的16:10 宽屏LCD,也会因此留下大量的黑边,造成浪费。而16:9规格的LCD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很好的兼容PS3这类次世代游戏平台。
16:9并非完美,新规格LCD普及的不确定因素
高清,节能环保,成本优势,这是16:9 LCD的最大优势所在。但是,16:9 新规格液晶显示器并非完美,其彻底取代16:10的传统宽屏LCD,依然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实际显示面板减小
与传统的16:10宽屏LCD相比,16:9规格的LCD,其实际屏幕面板不升反降。以24英寸宽屏LCD为例,16:10的分辨率为1920*1200,而16:9的分辨率则为1920*1080,显示面积减少了11%左右。而以22英寸(16:10)与21.5英寸(16:9)为对比的话,前者的物理面积为140262.57mm(平方),后者则为127776.46mm(平方),也就是说,其物理面积也减少了9%左右。这点是用户们比较反感的,感觉说是16:9的价格更低,但是实际上,无论是显示面积还是物理面积,都是减少了的,消费者并没有占到便宜。
用户短时间内无法接受
很多第一次看到16:9 液晶显示器的用户第一感觉就是:咋又变长了!没错,16:9规格的液晶显示器,给人的感觉确实是狭长了不少,这对于用户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少用户对此表示不习惯,感觉人给拉矮了。其实这是关系到一个用户的舒适度体验问题,比如21.5英寸的字体会比主流的22英寸LCD更小一些,可能会有些用户不习惯。另外,16:9规格可能还会造成一些游戏兼容性方面的问题。
除了应用体验这一方面之外,另一方面则是用户的消费惯性问题。大家目前都已经接受了16:10规格的宽屏液晶显示器,突然之间插进来的16:9的新规格,对于消费者的消费惯性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在短时间内,消费者对16:9 LCD的认同程度并不会很高。
高清不等于无黑边
高清依然有黑边
此前用户利用16:10宽屏LCD欣赏高清视频时,要么就是出现画面被拉伸的情况,要么就是屏幕四周留有黑边。而16:9 LCD最大的卖点就是支持高清/全高清,按理说,这些讨厌的黑边从此就将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其实不然。因为最新的好莱坞大片采用的是2.35:1/2.4:1,采用16:9的LCD播放这些视频时,依然会留有黑边。
实际价格是否真有优势
虽然16:9 LCD一再标称其成本低,具备价格的优势。但是,这仅仅是上游面板厂商的说法,因为16:9 的切割比例更适合他们利益。但是,对于LCD厂商而言,情况可不一定如此。在16:9规格的LCD面板推出之外,除了明基(与友达关系良好)是全线投入之后,其他品牌的跟进显得多少有些保留。
此前21.6英寸宽屏LCD的推出,已经给不少厂商敲响了警钟。与16:9 LCD一样,21.6英寸推出的原因也是因为其更符合面板厂商的利益,而卖点之一也是成本更低,实际上,价格上也要比22英寸宽屏LCD便宜了100元左右,在上市初期,21.6英寸曾一度号称要取代22英寸LCD。但是从上市至今,21.6英寸宽屏LCD的销售情况未见好转,市场对其抗拒程度比较强,21.6英寸宽屏LCD已经沦为市场上较为尴尬的规格之一。
鉴于21.6英寸宽屏LCD在市场上的冷遇,在16:9 LCD推出初期,相信不少LCD厂商并不会投入很大的资源在16:9LCD上。此外,目前LCD厂商手头还压有数量不少的库存,一旦16:9 LCD来势太凶,势必会对老规格产品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综合而言,16:9 LCD在上市之初,价格优势并不会特别明显。
趋势不可逆转,16:9 终将统治未来
虽然16:9 LCD的出现,只是上游面板厂商为了自己的产能利益着想;虽然16:9 LCD的性能,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是,这并不会改变16:9 LCD成为未来主流的趋势。
根据显示器领域专业分析机构DisplaySearch在最新报告中预测,LCD面板行业正在以不可逆转的势头向16:9规格转换,预计到2010年,90%的笔记本屏幕和67%的台式机液晶屏面板都将采用16:9规格。
目前液晶显示器市场的情况有点类似于当年普屏与宽屏的过渡时期,支持普屏以及支持宽屏的用户各执一辞,也各有道理。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年的宽屏LCD得到了市场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但是如今16:9并没有如此高的支持。因此,16:10至16:9这段过渡期,相信要比当年的普屏到宽屏的过渡期更长一些。
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上游面板厂商已经磨拳擦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奇美和友达正式宣布08年下半年开始普及16:9的面板之后,三星也已经正式宣布向16:9的台式机面板进军。这与当年的宽屏普及风潮又有一些相似。当年的宽屏普及风潮,成就了奇美的崛起。而三星的跟进,则是代表了液晶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因此,从大方向来讲,16:9 终将还是会取代16:10的。
至于对目前的消费者而言,大家在选购LCD的时候并不需要太过刻意地注意16:9与16:10的问题,对于普通的用户而言,关键还是要视乎自己的实际需要而定,至于到底是购买哪款规格,则更多地可以从具体产品的性能、外观等方面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