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 频道

2ms不是终点 响应时间是否还有突破

  【IT168 报道】购液晶显示器时,可能都会忽视一个现象,大部分主流的液晶显示器,其响应时间已经提升为5毫秒,而中高端的机型,其响应时间一般为灰阶2MS。除此之外,8MS的产品已经逐渐被淘汰,而小于2MS的产品则属于凤毛鳞角,在市场上难得一见。而厂商与媒体方面,对于响应时间的关注度似乎也在减弱,不少用户可能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惑,是不是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已经达到了极限,2MS的灰阶响应时间就没有办法再突破了,而2MS是否也可以满足所有用户的要求了呢?

2MS是否已触及极限

  事实上,从液晶显示器出现在市场以来,大家对其响应时间的关注就一直没有停止。而液晶显示器在上市之初,很多人对其抱有拒绝的心理,一方面除了其售价要比传统的CRT纯平显示器昂贵很多之外,另一方面则是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太慢,在影视节目以及游戏中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拖影现象,难以满足用户的日常应用要求。

  而液晶显示器逐渐普及,事实上也必须归功于响应时间的解决。最初大部分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在30MS以上,此外随着技术的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大部分提升到了25MS左右,在这种条件下,其已经可以满足类似DVD播放这种日常应用,其后再次提升到16MS,8MS的时候,已经基本解决困扰用户已久的拖影问题,但是对于一些游戏应用的支持依然不是很好,因此,各大厂商也逐渐改进技术,灰阶技术的提出,也就是基于当时的应用需求。而目前高端机型主流的2MS响应时间,基本也是基本灰阶技术。

  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发展至今,很多产品都在2MS,5MS排徊,给我们消费者印象就是,似乎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技术再次遇到了瓶颈,虽然主流的产品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应用的需要,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状态下,依然显得不如CRT纯平显示器,市场对零响应时间的需求还是存在的,那么,液晶显示器是否有望突破2MS,实现1MS乃至零响应时间呢?

响应时间技术浅析

  响应时间问题由来已久,但是不少用户对其并不是十分了解。事实上,所谓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指的就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而目前响应时间分别有两种,一种为黑白响应时间,另一种则为灰阶响应时间。

  黑白响应时间指的是液晶分子由全黑到全白之间的转换速度,行业的标准是以“黑→白→黑”全程响应时间为标准,也就是说,全程黑白响应时间是液晶分子从全黑转换到全白(上升时间Rise time),再从全白转换到全黑(下降时间Fall time)这段过程的时间,等于上升时间加下降时间。初期一些厂商就利用用户对响应时间不甚了解的弱点,只用上升时间或者是下降时间来标称全程响应时间。

  黑白响应时间的计算方式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也是最为传统的。但是,黑白响应时间的弱点在于并不非常全面地表现LCD真实的反应速度。因为黑白响应时间讲求的是从全黑转换到全白的转换过程。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真正从从全黑转换到全白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大多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采用黑白响应时间来标识LCD的响应时间,似乎也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因此,厂商们又提出了灰阶响应时间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灰阶指的是液晶显示器每一个由红、绿、蓝组成的像素由最暗到最亮之间不同亮度的层次级别,以8bit panel为例,能表现2的8次方,等于256个亮度层次,则称为256灰阶。而灰阶响应时间,也正是基本灰阶到灰阶的概念。因为在日常的应用中,从全黑到全白的转换事实非常少,大多都是一个像素点不同灰阶的变化而已,因此采用灰阶来标识LCD的响应时间,会更加贴近真实效果。

  而灰阶技术与灰阶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先有灰阶这个理论基础的提出,再有厂商研发出提高灰阶响应时间的技术,称之为灰阶技术。其中有大家熟知的明基的AMA液晶驱动加速技术,其以先进集成电路的精准操控,让液晶单元转动更快,大为缩短每个灰阶间的响应时间。事实上,目前主流的LCD厂商在提升灰阶响应时间这一块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基本都是以增大液晶单元盒驱动电压为主。不过各家的实现手法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而已。

灰阶显示时间无用论

  在灰阶显示时间概念的提出之外,马上受到了不少用户的置疑。很多人认为,灰阶响应时间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响应时间,而是厂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搞出来的数字游戏,因为当时普通的LCD的黑白响应时间基本在8MS以上,而灰阶响应时间马上可以达到了5MS,令不少用户产生了怀疑,毕竟黑白响应时间先入为主,再让消费者接受一个全新的概念,难免会有被忽悠之嫌。

灰阶技术在不少应用环境中有效

  那么,是否灰阶显示时间真的没有用呢,黑白响应时间与灰阶响应时间是否可以换算呢?其实在上面我们已经讲到了,黑白响应时间指的是LCD从全黑到全白的全程转换时间,而灰阶响应时间体现的是LCD在彩色切换上的真实速度,更为接近实际应用情况。两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算方式。

厂商标识灰阶响应时间方式值得商榷

  在两者的转换方面,此前有媒体给出的转换标准是25MS黑白响应时间等同于80MS灰阶响应时间,16MS黑白响应时间等同于60MS灰阶响应时间,8MS黑白响应时间等同于20MS灰阶响应时间。笔者查找了不少资料,也没有找到其转换的理论依据。事实上,就笔者个人认为,灰阶响应时间与黑白响应时间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的转换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灰阶响应时间代表着每一个像素点不同灰阶之间的转换过程,其长短不一、非常复杂的,很难用一个客观的尺度来进行表示。而在厂商各类灰阶技术的推动之下,LCD某些灰阶转换的速度可以提升的比较快,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就用最快的灰阶的响应时间速度,来标识为LCD的灰阶响应时间。比如标识响应时间为5MS的戴尔 E228WFP,其平均响应时间为5MS,但是由于它在某一级灰阶的响应时间表现达到了5ms,于是戴尔就把这款产品的响应时间标识为5ms。

  一些技术人员就认为,如果要用灰阶响应时间来标识LCD的响应时间,那么应该是一组数字表示其不同灰阶之间相互转换的时间,而不应该仅仅只是那个最低的一个数字。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也明白了,所谓的灰阶响应时间无用论,其实并不是正确的。从理论上来讲,灰阶响应时间其实更加贴合实际使用。但是,在目前各家厂商标识其产品的灰阶响应时间时,通常只用最低的那个时间来代表LCD的灰阶响应时间,造成了一些8ms或者5ms的LCD在进行游戏或者电影的时候依然会感觉到画面延时的现象,也引发了所谓的灰阶响应时间无用论的说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响应时间

  对于用户而言,响应时间的问题确实非常困扰。大家都知道追求更低的响应时间更好,但是灰阶响应时间虽然在数字上很具诱惑力,但是真实表现却是参差不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令人难以完全信服。而讲到这里,我们又必须回归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响应时间。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响应时间

  由于响应时间关系到每秒钟LCD上画面的切换速度,我们先来看看将响应时间转化为LCD每秒钟所能显示的画面帧数:30毫秒=1/0.030=每秒钟显示33帧画面,16毫秒=1/0.016=每秒钟显示63帧画面,12毫秒=1/0.012=每秒钟显示83帧画面,8毫秒=1/0.008=每秒钟显示125帧画面。而对于人眼而言,由于人眼中存在“视觉残留”的现象,高速运动的画面在人脑中会形成短暂的印象。而动态画面正是利用人眼这一特点,让一系列渐变的图像在人眼前快速连续显示,便形成动态的影像。人能够接受的画面显示速度一般为每秒24张,那么也就是说,响应时间在30毫秒及以下的LCD,都不会出现有残影的问题,那么为何用户以及厂商都在拼了命地追求极速响应时间呢?

  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前两页的分析,这样就不难发现,目前标识LCD的两种响应时间中,黑白响应时间并不非常全面地表现LCD真实的反应速度,因为真实应用中,全黑到全白的转换情况不会超过5%。而灰阶响应时间虽然较为接近真实应用,但是厂商们基本都只用那个最优秀的灰阶响应时间来标识一台LCD的响应时间,也就是说,其只对某一灰阶有效,不过事实上厂商也很难用一个数字来标识一台LCD的灰阶响应时间。因此,这两种响应时间的计算方法都存在着不足,这也造成了大家还在继续追求极速响应的问题。

止步2MS?解决响应时间问题还有他途

  在最开始笔者就讲到了,目前主流的LCD都采用了灰阶技术,高端产品都达到了2MS的水平,而普通产品也都达到了5MS的水平。虽然灰阶计算方法有所不足,但是更高的灰阶响应时间,也代表着LCD在某一灰阶响应时间的提升,在某些应用下还是有意义的。但是从今年LCD的发展来看,2MS的记录一直被保持,虽然优派推出了全球首款1MS响应时间的VX931,但是其市场反映并不强烈,其他厂商并没有跟进,而且市场上也没有见过这款产品,炒概念的味道更浓一些。为什么厂商们都止步于灰阶2MS,而解决响应时间,又要靠什么方法呢?

响应时间为1MS的优派VX931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都知道了,灰阶响应时间与黑白响应时间都有其固有的缺点。而对于用户而言,响应时间带来的最大的困扰就是在高速的动画中出现的拖影,残影的问题。一直以来,各大厂商都力求通过提高响应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从实际表现来看,无论是黑白还是灰阶响应时间的提高,都没办法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不少厂商已经开始在别谋其他的道路来解决这一问题。

运用了黑屏插入技术的产品

  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目前明基的插黑技术是比较吸引人注意的。事实上,三星在05年就提出过插黑技术(称为黑屏插入),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在显示器完成一桢的画面显示后,再插入一桢纯黑色画面,或者关掉背光灯,这样就等于“切”掉了画面的拖影,从而改善了视觉效果,解决残影拖影的问题。而采用这一技术的前提是需要LCD的响应时间足够高,而这一点对于主流的产品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

  事实上,厂商方面已经看到了灰阶技术的制约,毕竟即使是1MS灰阶响应时间的LCD,其表现依然无法与CRT纯平显示器相比,因此,各大厂商更愿意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LCD的拖影问题。因此笔者相信,目前主流的2MS、5MS很难再有突破性的提高,不排除厂商利用响应时间做为卖点继续炒作。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事实上,目前主流的LCD其实已经可以满足其要求,因为做为普通应用,大家的实际要求并不会很高。在这里笔者就建议大家别只盯着响应时间看,更应该注重LCD的实际显示效果,比如色域,色彩方面的问题。

0
相关文章